Test item测试名称:
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 - GB/T 32610
Test or certification info 测试和认证相关内容:
外观要求 |
耐摩擦色牢度 |
甲醛含量 |
pH值 |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
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 |
呼气阀盖牢度 |
微生物 |
标识 |
环氧乙烷残留量 |
吸气阻力 |
呼气阻力 |
口罩下方视野 |
防护效果 |
过滤效率 |
Lead time测试周期: 常规服务10-12个工作日
Sample size送样规格: 80pcs
2.2.1 GB/T 32610基本要求
(1)口罩应能安全牢固地护住口、鼻。
(2)口罩原材料不应使用再生料,含高毒性、致癌性或潜在致癌性物质以及已知的可导致皮肤刺激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材料,其他限制使用物质的残留量应符合相关要求,无异味。
(3)口罩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角和锐利边缘,不应对佩戴者构成伤害。
(4)口罩应便于佩戴和摘除,在佩戴过程中无明显的压迫感或压痛现象,对头部活动影响较小。
从以上4条可以看出,标准对口罩的基本要求比较宽泛,并没有给出很多的限制,针对口罩的面料和滤材也没有做单一化的规定,这可能是标准制定者考虑到如果对材料局限太多,不利于口罩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就是说,这个标准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不针对某个产品或某类型进行淘汰,而是给企业提供一个技术规范,便于消费者更加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而且从标准的测试方法和结果判定的内容可以看出,基本要求的内容并不会影响产品质量判定的结果,但是这不代表该部分的内容不需要遵照执行,生产企业对此部分内容还是应该加以重视。
2.2.2 外观要求
口罩表面不应有破损、油污斑渍、变形及其他明显的缺陷。该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一般的口罩均能满足要求。
2.2.3 内在要求
标准对口罩内在质量的要求如表1所示,从表1的内在质量指标可以看出:
(1)標准对耐摩擦色牢度(干/湿)、甲醛含量以及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要求达到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A类的技术要求,而GB 18401—2010规定A类是婴幼儿纺织产品才需要达到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标准对口罩技术指标的严格要求。
(2)标准对吸气阻力和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的技术要求较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规定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 2 Pa,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 N。)更为严格,同时标准还增加了对呼气阻力的技术要求。
(3)考虑到佩戴者行走时的安全性,标准规定口罩下方视野应不低于60度,满足该技术要求的口罩可以避免因口罩拱形设计过高影响佩戴者的视线。
(4)标准对环氧乙烷残留量和微生物指标的要求与GB 19083—2010《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是一致的,普通的日常口罩需要与医用口罩达到同样的技术指标,这同样说明了标准对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指标的严格要求。
2.2.4 过滤效率
众所周知,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即我们常说的PM2.5。而过滤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口罩罩体滤除颗粒物的能力,用百分数表示。标准将过滤效率分为:I级、II级、III级。各级对应指标值如表2所示。
表2 过滤效率级别及要求
2.2.5 防护效果
防护效果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口罩阻隔颗粒物的能力,用百分数表示。口罩的防护效果由高到低分为A级、B级、C级、D级。各级口罩在相对应的空气污染环境下应能降低吸入的颗粒物(PM2.5)浓度至≤75μg/m3(空气质量指数类别良及以上)。不同防护效果级别口罩适用的环境空气质量和防护效果要求见表3。
由表3可知标准规定,防护效果级别是根据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空气质量类别设置的,共4个级别。
A级防护口罩是在室外PM2.5浓度达500μg/m3,也就是严重污染时使用;
B级防护口罩适用于严重污染(PM2.5浓度≤350μg/m3)及以下污染;
C级适用于重度(PM2.5浓度≤250μg/m3)及以下污染;
D级适用于中度(PM2.5浓度≤150μg/m3)及以下污染。
也就是说,普通大众可根据空气质量情况选择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从而使吸入体内的空气质量达到良及以上水平。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在雾霾天不必刻意强调口罩的等级,口罩的防护性能越高,对使用的舒适性能影响就越大,即防护效果越好,对人体呼吸的影响也越大,佩戴口罩的舒适性将降低。
标准还规定当口罩防护效果级别为A级,过滤效率应达到II级及以上;当口罩防护效果级别为B级、C级、D级,过滤效率应达到III级及以上。